1
什么是“下電”?
“下電”是指當市電(即我們所說的工頻220 V交流電)停電后,蓄電池放電達到一定深度,系統直流電壓低于某一閾值,控制負載直流接觸器斷開,切斷部分或全部負載(即通信設備)所在供電回路的功能。
2
蓄電池為啥要“下電”,看完就懂了!
為了保護蓄電池放電時不過放,同時延長重要負載的工作時間,增加了“下電”功能,采用直流接觸器將蓄電池和非重要業務負載斷開。
3
蓄電池要“下電”,這些方法你都知道嗎?
通信電源經過多年發展,發展出來了一系列下電保護功能。
-
負載一次下電:蓄電池的能量不夠用了,給相對不重要的負載斷電。由于是第一次斷開回路,就叫做一次下電了。
-
負載二次下電:一次下電后,蓄電池還在繼續為重要負載供電。由于市電還沒恢復,當放電接近到蓄電池的深度警戒線時,為了保護蓄電池,也會斷開重要負載的供電回路。
-
電池下電:最后一步的下電動作。蓄電池放電接近到設定的低閾值時,斷開蓄電池所有負載之間的供電回路。
實際工作中,根據電源系統的配置情況,CSU(集中系統管理單元,用于管理通信電源的內部組件)控制系統逐步進行【負載一次下電->負載二次下電->電池下電】的場景較少,通常進行以下2種操作。
-
若配置了電池下電(未配置負載二次下電),CSU控制系統僅逐步進行【負載一次下電->電池下電】操作。
-
若配置了負載二次下電(未配置電池下電),CSU控制系統僅逐步進行【負載一次下電->負載二次下電】操作。
4
蓄電池要“下電”,N種模式讓你“上頭”
檢測“電池電壓”并非唯一的下電條件,其實我們還有其他的“下電”模式:“電池剩余容量”和“停電時間”。
以“負載一次下電”為例:
也就是說,當“電池剩余容量”/“停電時間”與“電池電壓”中的一個達到了下電條件,就觸發下電操作。
5
“下電”參數一覽
由下電原理可知,CSU通過檢測蓄電池的狀態來進行下電,讓我們一起看看CSU中有關“下電”參數的設置吧(當前為對某一48 V鉛酸蓄電池產品的設置的下電參數,僅參考)。
序號 | 參數名稱 | 默認值 | 取值范圍 |
---|---|---|---|
1 |
下電模式 | 電池電壓 |
電池電壓/停電時間/電池剩余容量/禁止 |
2 |
負載一次下電使能 |
允許 |
允許/禁止 |
3 |
負載二次下電使能 |
禁止 |
允許/禁止 |
4 |
電池下電使能 |
允許 | 允許/禁止 |
5 |
一次下電電壓 |
45.0 V |
38.0 V~45.0 V |
6 |
二次下電電壓 |
44.0 V |
38.0 V~45.0 V |
7 |
電池下電電壓 |
44.0 V |
38.0 V~45.0 V |
8 |
一次下電時間 |
300 Min |
3 Min~7200 Min |
9 |
二次下電時間 |
600 Min |
3 Min~7200 Min |
10 | 電池下電時間 |
600 Min |
3 Min~7200 Min |
11 |
一次下電SOC(電池容量,State of Charge) |
60% |
10%~80% |
12 |
二次下電SOC |
50% |
10%~80% |
13 |
電池下電SOC
|
50% |
10%~80% |
舉個“栗子”,假設我們要讓蓄電池在電壓低于45.6 V時進行一次下電,我們只需要設置:“下電模式”為“下電電壓”,“負載一次下電使能”為“允許”,“負載一次下電電壓”為“45.6 V”。
通過今天的學習,我們了解到了:
-
“下電”的基本概念和產生原因。
-
負載一次下電、負載二次下電和電池下電的觸發條件及工作原理。
-
下電模式有:電池電壓、停電時間和電池剩余容量。
-
有關“下電”的參數設置。
想了解更多的電源知識,請繼續關注我們噢!